
美和老闆的芒果園,是少數願意接受輔導,與「屏東環盟」簽約,以有機栽培方式,接受農藥殘檢通過的優良戶。帶我們去參觀的洪輝祥老師說,巔峰時期曾有十幾家農戶合作,但是辛苦的有機栽種,依舊難敵市場利益,環盟嚴格把關,不定時到枋山拍照檢查植被狀況。最終,逃不過農藥殘留檢驗的農戶,一一被除名。目前雖然僅存三家「優良經營」,但是品質有保證,農民的收入穩定甚至成長,美和老闆還因此賺進一輛

走進這座艾文芒果園,第一個深刻的印象,便是芒果樹下的綠色草皮,草地上零星開著小金英( 兔兒草 ) ,偶爾見烏頭翁或白頭翁停駐、嬉戲,鳥兒也來樹上築巢。我感覺得到從草地上蒸散出來的水氣,彷彿正在呼吸。老闆說,剛開始嘗試不噴除草劑,改用鋤草機割草,費時費工,很不習慣。
雜草以前看了就不順眼,但是經過一次次的馴化之後,野生雜草的種類變得較均一化,雖然只是


保利達 B 軋 畢魯

枋山頂級在欉黃
既大老遠來之,當然要吃吃這有機芒果到底滋味如何,老闆帶我們走路到不遠處的集貨場吃芒果。美和大哥用香蕉刀,三兩下俐落刀法,就切好芒

另一邊烘焙箱傳來一陣陣香氣,美和老闆的爸媽正將切下的芒果條鋪在烤盤上,準備入箱烘烤。芒果收成後,會依重量與大小加以分級。有瑕疵的或是體型過小無法搬上台面的也不浪費,現製成芒果乾,水分蒸散保存原有的芒果香氣與甜度,依然送入五臟廟飽口福。以前去泰國旅行也吃他們的芒果乾,或是朋友送的菲律賓印尼芒果蜜餞,總是蜜糖蜜得甜膩膩,滿嘴都是手工糖粉味,很不喜歡,不如這現烤的新鮮芒果,天然「ㄕㄨㄚˋ嘴」好吃。

分裝芒果的箱子,在行銷手法上,也做了不同以往的變化。芒果等級以珊瑚級、水保級、墾丁級和枋山級作區分,不但在加入了在地環境特色的觀念,還間接提升了枋山艾文芒果的地位。以後一講到艾文芒果,消費者就會知道恆春半島的艾文,而且是有機種植的「枋山級」,就是最好的啦!我覺得這個點子很不錯。今年的芒果遇到颱風減產,但是美和老闆的訂單卻都接滿了,
水土水土

洪輝祥老師開車帶我們深入枋山的山區,映入眼簾的景象,不知所以的人可能會說:哇!真是壯觀!數大就是美。滿山遍野,從山坡上到山谷底,密密麻麻植滿愛文芒果,現在進入產季,芒果一一被套上白色紙袋保護,遠遠看還以為是開滿白花咧!

但是仔細觀察這些被人寵壞了的芒果生長的環境,原本土質就鬆軟易動,卻又大量使用除草劑,剷除果樹周邊的雜草,土壤裸露失去防護罩,很難想像要是下起大雨來,會變成什麼樣子。洪輝祥老師說,所以啦!每年雨季一來,這裡的山區就會黃河滾滾流,到處崩山。政府就要再花錢請怪手,來清理這些流失的泥土,等雨過了,路又通了,農民們繼續上山種他們的芒果,賺他們的錢,惡性循環,週而復始。
老實說,如果不是身歷情境,親眼所見,還真的無法如實感受事態的嚴重性。聽說枋山地區因為土質好,日照充足,芒果產期比台南、高雄都早,因此總能在市場上搶到好價格。我不知道,這裡種植芒果這種經濟作物,是什麼時候開始的,但是,如果消費的人看到他們吃進肚子裡的芒果,是用這種剝削土地、破壞山林的方法種植出來,為了滿足我們的口慾,而犧牲掉整座可以讓人假日踩踏、親近的美麗山林,他們還吃得下這些芒果嗎?或許,這樣的想法很可能會遭致「擋人財路」的批評,但是,對土地缺乏長遠眼光的經營,卻是很可能滿足眼前小利,卻遺禍萬代子孫的啊!
崩山
枋山這個地名取得不太好,枋山枋山 ( ㄅㄤ ㄙㄨㄚ ㄅㄤ ㄙㄨㄚ),我們車子開進山裡,果真是滿

河床地的情況不遑多讓,河流被怪手強挖改道,以爭取最大的土地利用面積,來種植具經濟價值的西瓜,前所未見的龐大土地利用規模。但是違反了自然運行的道理,路基逐漸被掏空,我們看到令人怵目驚心的坍方路面,和行車時,因為走山移位,而無故消失的道路。改道的溪流,失去了疏洪的機制,只好每年花更多人民的納

不知怎麼,坐在洪輝祥老師車裡,開進更深的地區,沿途見不到人煙,沒有植物生機,聽不到蟲鳴鳥叫,除了滿山沙塵石礫,和河床上遺留下來的塑膠布條,一片死寂。還要繼續駛向地獄之谷嗎?心情越發盪入谷底,恨不得趕快回頭。
如果,人因發現問題而打開智慧,然而無奈是,發現了問題,卻無力去解決阻擋。更年輕的候,我曾醉心於學術研究的領域,但是後來卻發現,這些領學術研究費過活的學者,即便再會讀書做實驗,提得出震撼世人的專業論文,都不比能夠實際上行動,改善現狀的提升,來得務實啊!學術界、執行權利的公部門與普羅民間,永遠有接不上軌的斷層,難以做完整性的合作。做不到,只能紙上談兵,卻沒有行動力,又有啥屁用?
在此段旅程的終點,我們發現河岸旁矗立了一塊林務局的驚示牌。標語,在台灣向來都只是做為參考用,公部門公然和山老鼠結盟合夥,這塊警示牌也就順理成章,成為供人嘲諷,立給自己安心的貞節牌坊了。今天的經歷,算是上了一門「震撼環教」了。哈哈!到處崩山的枋山,搞不好因為這樣的地形地貌,也可以成為另類的鄉鎮特色,供人瞻仰山林最後的遺容喔!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